
?臨江市:傳統村落“火絨溝” 巧手編出“富裕路”
發布時間:2020-12-16
用藤條、柳條編出來的菜籃、提籃、花籃惟妙惟肖,用玉米葉編出來的座墊、墻壁掛飾、手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這些都是臨江市六道溝鎮火絨溝村草編示范基地里村民們編制的作品?;鸾q溝村村民依托資源優勢,不斷開拓創新,靠一雙巧手編出了脫貧富裕路。
去年被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的火絨溝村,環境宜人,民風淳樸,草編歷史根基厚重。今年7月,通過吉林省女攝影家協會牽線,火絨溝村與白山市巧手職業培訓學校合作,成立了草編示范基地,開始大力發展草編業。村民們把當地廢棄資源利用與農戶利益聯系起來,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經過4次培訓,該村“學校+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逐漸走向成熟。如今,培訓學校、編織基地、農戶連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培訓學校幫助分散的農戶構建市場渠道,幫助村民走出了一條規?;?、現代化的發展新路。
走進村草編示范基地,村民們正在進行玉米葉編織。一片片玉米葉在他們手里舞動翻轉,一個個制作精巧的座墊逐漸成形。因為場地有限,還有10多位村民在家進行編織。
在這里,玉米葉、蒲草、藤條、柳條等都是天然綠色無污染的原材料,制作出來的工藝品和日常用品非常受歡迎。從事草編的村民積極性非常高,都說從草編中得到了快樂,找到了增收的致富路。
白山市巧手職業培訓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實現手工編織不斷創新,培訓學校老師多次到省內外進行考察學習,把學習到的技術帶回來,指導村民編織新產品?,F在,基地生產的產品已經在白山市各個旅游景點進行銷售,很受消費者歡迎。
一根柳條連通村民創業路,一片玉米葉“編”出幸福新生活?;鸾q溝村以“學校+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點帶面、逐步擴張的發展路子,幫助村民實現了居家就業和就近就業,目前已經把手工編織發展為富民興村的“指尖”產業,不斷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